根据中国发明协会《关于2025年度发明创业奖评选工作的通知》(中发协字〔2025〕6号)精神,我校组织开展了申报工作,现将拟推荐2025年度发明创业奖参评成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5年5月20日至5月27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与科研处联系。联系电话:3175661。
1.项目名称:面向管道泄露监测的光纤智能传感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2.提名者:蚌埠学院
3.提名意见:项目组立足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需求,针对传统光纤传感系统精度不足、环境适应性差、数据处理效率低等技术瓶颈,系统攻克了高灵敏度传感器设计、长距离低损耗传输与智能诊断算法三大核心难题,研发了面向管道泄露监测的光纤智能传感系统,研究成果形成精密感知-可靠传输-智能诊断全链条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推动城市生命线健康监测装备的转型升级。项目实施周期内,共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7篇,完成单位实现新增销售额9000余万元,应用单位实现新增销售额近2000万元。该项目在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成果的应用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工业生产安全性,对提升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安全运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照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参加2025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评审。
4.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电子信息学科领域。在全球能源需求激增与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管网泄漏事故风险也随之升高。目前,传统管道安全监测技术因灵敏度低、覆盖距离短、抗电磁干扰能力弱,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对基础设施全域感知的需求,技术革新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光纤传感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抗干扰性强、可分布式测量等优势,成为管道安全监测领域的前沿方向。然而现有光纤传感系统仍面临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差、远距离数据传输延迟高和能耗大、测量结果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技术“瓶颈”。
针对行业痛点,蚌埠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聚焦“高性能传感器设计-数据采集传输-智能算法”三大核心技术,开展面向管道泄露监测的光纤智能传感装备国产化研制和工程化应用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1)高性能光纤传感器设计与制备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集成旋转臂温补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发展一种多参量协同感知理论与微结构封装工艺,通过引入采用限位螺钉光纤同轴定位技术,解决了现有光纤传感器测量精度不足及稳定性差的难题,实现了应变/压力/温度信息精准同步获取。(2)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数据量大、类型复杂、数据维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传感器高精度的现场数据采集及预调理技术,解决了常规数据采集系统显然不能适应复杂工业现场环境的难题,实现了超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开发了高精度宽范围电源供电的模拟小信号隔离技术,重点研究变压器耦合隔离误差产生的机理,实现9-36VDC的宽电压电源激励,隔离输出不受供电电源波动而影响。(3)首次研发基于光纤传感的管道泄漏数据处理方法。创新提出基于环形结构的瑞利噪声抑制方法,结合动态本底噪声消除技术及反斯托克斯光降噪解调算法,有效消除环境干扰导致的测温误差,显著提升分布式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在管道泄漏监测方面,结合DAS信号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复杂工况下泄漏事件的高效辨识,为长输管道安全运维提供了突破性技术方案。
项目实施周期内,共取得核心技术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7篇。研究成果的关键性能指标全面优于对标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成单位实现新增销售额9000余万元,应用单位实现新增销售额近2000万元。项目成果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有力推动了推动城市生命线健康监测装备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安全运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项目第一完成人牵头建立“安徽省智能感知与控制工程中心(筹)”“安徽省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团队联合培养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8人,为智能传感领域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5.主要专利目录:
序号 | 知识产权(专利、标准、软著)类别 | 知识产权(专利、标准、软著)具体名称 | 专利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软著著作权人 | 专利发明人、标准软著起草人 |
1 | 专利 | 光纤光栅式传感器和光纤光栅式传感系统 | 蚌埠学院 | 刘旭;孙长伟;樊琼星;董坤;王艳春 |
2 | 专利 | 一种液体流量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蚌埠学院 | 王艳春;董坤;刘旭;孙长伟 |
3 | 专利 |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和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粮仓环境安全综合监测系统 | 安徽粮食职业技术学院、蚌埠学院 | 王艳春;邓成;司赶上;刘娜;董坤;杨曦 |
4 | 专利 | 一种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 | 汤玉泉,李俊,庞涛,杨爽,董凤忠 |
5 | 专利 | 一种光纤光栅传感器制作方法及其传感器 | 蚌埠学院 | 刘旭;孙长伟;樊琼星;董坤;王艳春 |
6 | 专利 | 一种光纤气体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蚌埠学院 | 刘旭;孙长伟;樊琼星;董坤;王艳春 |
7 | 专利 | 一种基于多纤芯光纤的煤矿安全预警系统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 | 李俊,董凤忠,孙苗,汤玉泉,杨爽 |
8 | 专利 | 一种基于MCU的超低功耗数据采集终端 | 蚌埠学院 | 乔爱民;罗少轩;李瑜庆 |
9 | 专利 | 基于光纤传感的桥梁索夹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 | 杨爽,汤玉泉,张志荣,庞涛,吴边,胡洲畅 |
10 | 专利 | 天线模块和具备该天线模块的天线装置 | 蚌埠学院 | 刘旭;孙长伟;樊琼星;董坤;王艳春 |
6.主要完成人:王艳春,汤玉泉,刘旭,司赶上,罗少轩,杨爽
7.主要完成单位:蚌埠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